本網訊記者鐘軍 李鋒 通訊員吳運明 廖鋒平報道:目前,宜城正有序推進秋收秋種各項工作,全市80多萬畝秋糧收獲進度達九成,其中水稻收獲超50萬畝,豐收的畫卷徐徐展開。
鄢城街道木渠村正在收割水稻
9月25號,在鄢城街道木渠村的種糧一體化示范基地,金黃色的稻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兩臺大型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,奏響豐收的樂章。該村村支部書記廖鋒平介紹,今年全村共種植4000多畝水稻,包括兆優(yōu)5455、E兩優(yōu)603等優(yōu)質稻品種,平均畝產超過650公斤,較往年增產50公斤,人均增收超過200元。
為確保秋糧及時收獲,宜城市農業(yè)部門積極協調組織、動員24萬余臺(套)農機參與水稻機收作業(yè),近400家農機合作社成為農業(yè)機械化服務的主力軍。
鄢城街道木渠村正在收割水稻
“目前我市水稻機收率已超過99%,機收損失率控制在2%以內,不僅提高了收割效率,還大幅縮短了收獲周期,為后續(xù)的秋收工作贏得了寶貴時間。”宜城市農業(yè)農村局種植業(yè)科科長吳運明說。
在南營街道南洲村,金龍農機服務專業(yè)合作社的農機手們正忙碌地駕駛著收割機,為本地及周邊農戶提供服務。
“通過訂單化作業(yè)模式,統(tǒng)一接業(yè)務、統(tǒng)一派單,不僅提高了農機的使用效率,還帶動了農機手年收入的增加,從原先的8萬元提升至10萬元以上!苯瘕堔r機服務專業(yè)合作社負責人別兆清表示。
宜城天禾米業(yè)有限公司收購稻谷
與此同時,在鄭集鎮(zhèn)潘河村的天禾米業(yè)有限公司稻米加工車間內,生產線全速運轉,脫殼機、碾米機、色選機等設備轟鳴,將一粒粒金黃的稻谷轉化為晶瑩剔透的大米,并迅速封裝打包,準備發(fā)往全國各地。
公司負責人尚杰透露,目前稻谷收購儲存量已達2000多噸,香米訂單已排至11月份,車間實行24小時不間斷生產,以滿足市場需求。
今年,宜城市水稻種植面積達54.7萬畝,預計總產量33.67萬噸,比上年的33.42萬噸增0.26萬噸。面對豐收的喜人景象,接下來,宜城將繼續(xù)加強農機調度、糧食收購管理、糧食儲存和加工能力,推廣優(yōu)質品種和先進種植技術,鞏固和擴大秋收成果,確保豐收在望變成豐收到手。
(編輯:聞俊 編審:余倩)